苦寒行

5小时前成语故事大全2
苦寒行曹操《苦寒行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,苦寒行①

曹 操

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巍!羊肠坂诘屈②,车轮为之摧。

树木何萧瑟,北风声正悲。熊罴对我蹲,虎豹夹路啼。

溪谷少人民,雪落何霏霏!延颈长叹息,远行多所怀。

我心何怫郁③,思欲一东归。水深桥梁绝,中路正徘徊。

迷惑失故路,薄暮无宿栖。行行日已远,人马同时饥。

担囊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。悲彼《东山》④诗,悠悠令我哀。

【注】 ①《苦寒行》:属汉乐府“相和歌·清调曲”,曹操借旧题写时事,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。②诘(jí)屈:盘旋曲折。③怫(fú)郁:忧虑不安。④《东山》:《诗经·豳风》中的一篇,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。

1.诗歌开头两句“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巍”,具有怎样的作用?(3分)

【解析】 诗歌的首句一般有破题、引出下文、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,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有这个作用。

【答案】 ①交代了行军的地点;②用“艰”“巍巍”写山的高大难行,为下文抒发行军的艰辛作铺垫;③照应诗歌的题目。(答出两点即可)

2.诗歌描写了行军沿途中哪些景物或景象,来表现行军之难的?(4分)

【解析】 诗歌从“羊肠坂诘屈”至“雪落何霏霏”共八句诗,依次描写了沿途的景象;从“水深桥梁绝”至“斧冰持作麋”描写了行军之难,摘取其中的关键词即可。

【答案】 沿途的景象是:劲烈的寒风摇撼着山间的高树;饥饿的猛兽夹路蹲伺行军的将士;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已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盖,看不到人烟。行军野外,桥梁断绝;迷失道路,没有宿处;人马同饥,凿冰做饭。

3.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?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。(4分)

【解析】 曹操在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《短歌行》中的不尽相同。可以结合“延颈长叹息”“我心何怫郁”“悠悠令我哀”等诗句分析。

【答案】 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强作英豪之态,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的内心波动:登攀险坂的慨叹、瞻念故乡的怀思、担薪做饭的悯伤。这些真情实感与诗人安定天下的壮怀有密切的联系。

译文

北征登上太行山,山高岭峻多艰难!

羊肠坂路真崎岖,一路颠簸车轮断。

风吹树木声萧萧,北风呼啸发悲号。

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,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。

溪谷荒凉人烟少,大雪纷纷漫天飘。

抬头远望长声叹息,长途跋涉思绪如潮。

我心郁郁多么愁闷,真想东归返回故乡。

水深桥断难前进,大军徘徊半路上。

行军迷路失方向,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。

走啊走啊日久远,人疲马乏又渴又饥。

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,凿冰煮粥充饥肠。

想起那篇《东山》诗,深深触动我的哀伤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(206年)春,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。高干本是袁绍的外甥,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。建安九年(公元204年)时,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,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,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。为了平定北方,彻底铲除袁绍势力,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,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,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,又率师北上作战。

赏析

这是一篇反映汉末动乱中军旅征战生活的诗作。

诗一开头就引出山势高耸、道路纡曲的太行山区。“北上”二字,不仅表明了由邺城(今河北省临漳县西)到壶关(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)的行军走向,而且显示出旆旌悠悠,锐不可当的军容..略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唐雎不辱使命翻译

没有最新的文章了...

“苦寒行” 的相关文章

悔恨交加1个月前 (06-03)
苦乐不均1个月前 (06-04)
倒山倾海1个月前 (06-04)
红旗报捷1个月前 (06-05)
吃一堑长一智1个月前 (06-06)
江河日下1个月前 (06-06)
渊渟岳峙1个月前 (06-06)
山中与幽人对酌1个月前 (06-06)
十年寒窗1个月前 (06-07)
四通八达1个月前 (06-0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