敲诈勒索
2周前 (07-02)6
qiāo zhà lè suǒ依仗势力或抓籽柄进行恐吓,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。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三三一名宋福,一名王大路,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作和山林工人,为非作歹,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”无...
肥肠满脑
2周前 (07-02)5
féi cháng mǎn nǎo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,养得很胖。同脑满肠肥”。清·捧花生《画舫馀谭》酒楼废而茶园兴,岂肥肠满脑者,餍饫既深,亦思乞灵于七碗耶?”无...
枪林弹雨官网
2周前 (07-02)7
枪林弹雨,枪林弹雨发音 qiāng lín dàn yǔ 释义 枪杆象树林,子弹象下雨。形容战斗激烈。 出处 示例 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,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,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。(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章) 近义词 刀光剑影 烽火连天 .....
裕
2周前 (07-02)6
措置裕如,措置裕如发音 cuò zhì yù rú 释义 措置:处理,安排;裕如:从容不迫,很有办法的样子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。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。 出处 清·刘坤一《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》:“前署苏松、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,堪以很令署理。” 示例 在所谓国民党偏师说的的指导之下,使得反...
老弱残兵
2周前 (07-02)6
lǎo ruò cán bīng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。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,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;彼必不为备,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。”以前,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,特别是对于那些~;以他的身体,以他的车,去和他们争座儿,还...
炯炯有神
2周前 (07-02)6
炯炯有神,拼音jiǒng jiǒng yǒu shén注音ㄐㄩㄥˇ ㄐㄩㄥˇ 一ㄡˇ ㄕㄣˊ解释炯炯:明亮的样子。形容眼睛明亮有神。出处晋 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登春台之熙熙兮,珥金貂之炯炯。”例子许云峰虽然被敌人折磨得遍体鳞伤,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。正音“炯”,不能读作“tóng”。辨形“炯”,不能写作...
咏乐大典
2周前 (07-02)5
永乐大典,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。解缙等撰。《永乐大典》是明代最大的文化工程,历时五年,先后参加者达二千一百六十九人,仅誊抄的书手就有一千三百多人。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六年 (1408),定名 《永乐大典》。《永乐大典》改变了过去类书的编排体例,采用 (以字系事) 的方式,即按照明太祖颁...
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意思
2周前 (07-02)5
人心不足蛇吞象,人心不足蛇吞象发音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释义 比喻人贪心不足,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。 出处 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战国楚·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 示例 罗洪宪诗:“人心不足蛇吞象,世事到头螳捕蝉。”(清·...
丹书白马
2周前 (07-02)4
丹书白马,丹书白马发音 dān shū bái mǎ 释义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,宰白马歃其血,以示坚守誓约,后人称为“丹书白马”。 出处 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申以丹书之信,重以白马之盟。”颜师古注:“白马之盟,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。” 示例 开国承家,丹书白...
兵荒马乱
2周前 (07-01)6
bīng huāng mǎ luàn荒、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。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此时四处~,朝秦暮楚,我勉强做了一部《旧唐书》,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。”★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...
失之东隅收之桑榆
2周前 (07-01)5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发音 shī zhī dōng yú,shōu zhī sāng yú 释义 东隅:东方日出处,指早晨;桑、榆:指日落处,也指日暮。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,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。 出处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奚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...
鳏
2周前 (07-01)5
鳏寡孤独,鳏寡孤独发音 guān guǎ gū dú 释义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。 出处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;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” 示例 近义词 孤苦伶仃 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 反义词 荣华富贵 五世其昌 .....
品竹弹丝
2周前 (07-01)5
pǐn zhú tán sī品吹弄乐器;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;丝指琵琶、二胡之类弦乐器。指吹弹乐器。元·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,弄粉调脂;又不会按宫商,品竹弹丝。”无...
求全之毁
2周前 (07-01)5
qiú quán zhī huǐ毁毁谤。一心想保全声誉,反而受到了毁谤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有不虞之誉,有求全之毁。”既熟惯,便更觉亲密;既亲密,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,~。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...